四评:走向集权之路[复制链接]
 3787     2
发表于 2005-11-17 18:09:3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自由同盟革命事业的最终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帝国与同盟双方体制与战时要求相适应的程度不同。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始终对该问题存在种种错误认识。

首先要指出的是,直到罗严克拉姆体制建立以前,银河帝国决非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样铁板一块,而是皇帝、官僚、贵族互相制约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

在军事上,帝国的贵族们拥有不受中央系统管辖的规模庞大的私人武装力量,而且这些私兵并非单纯的保安亲卫队,而是拥有强大太空战斗能力的舰队。在帝国内战时期,立普修塔特反帝贵族联军的军力超过7万舰,还有大量的要塞。由此加以逆推理,可以认为帝国在平时也有近一半的军力不在中央的指挥下。换言之,在与同盟解放区的慢性战争中,帝国实际上只发挥出了一半左右的实力。

在政治上,即使不考虑与同盟、费沙的互动,帝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也不难发现帝国在政治上实际是陷入四分五裂的准瘫痪状态。帝国的大一统政治格局早已名存实亡,处于事实上的贵族割据状态。卡斯特罗普公爵的叛乱表明,帝国中央政府甚至几乎无法有效的对公开叛乱贵族进行镇压了(前两次出动正规军讨伐都以中央的失败而告终)。虽然公开叛乱的贵族只是少数,但显然这种国中之国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贵族们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如此之强,势力又如此之大,以致达到了一旦开展针对贵族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就“有可能会引发叛乱或宫廷革命”的程度。

在经济上,帝国存在大量的独立于中央财政体系之外的贵族领主经济。帝国领土中,有相当大的地区实际上以星球为单位的贵族领地,而这些领地对帝国中央财政体系的贡献几乎没有(自鲁道夫时代以来,贵族就不用纳税);此外,由于贵族领地经济历来具有相当的自我封闭性与独立性,就导致了帝国整体经济严重的滞后性,帝国个星球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程度明显低于同盟。

显然,这种分裂状况与帝国战时需要是矛盾的,这使得帝国无法在慢性战争中发挥出全部实力,大量人力、武力、财礼等资源几乎是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出于对同盟战争的需要,帝国在依谢尔伦回廊建立了大型要塞。这一方面一举奠定了数十年对同盟战争的相对主动权,但同时也造成了帝国财政的严重赤字,甚至导致了帝国三长官之一的自杀。而在帝国的大后方,贵族势力却制造了秃鹰之城要塞,该要塞在各方面均不弱于依谢尔伦要塞,可直到要塞舰技术转入使用前,该要塞却没对同盟战争发挥任何作用,可以说一种道地的浪费。

帝国的军舰都具有进入大气层战斗的能力,这必然导致军舰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但对于同盟战争则作用寥寥——战争基本局限于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带,进入大气层作战机会相当有限。也就是说,帝国军舰在设计上的根本思路并非是与同盟进行舰队战,而是镇压内部的贵族叛变。

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例如大量舰队被用于维持地方治安而非正面战、贵族领地不属于帝国中央财政系统、等等。正是由于帝国没有建立起一套与全面战相适应的战时举国一致体制,所以才使得帝国虽然在人口上与开发时间拥有绝对优势,但却始终无法击败同盟——事实上毋宁说正是因为帝国在人口上与开发时间拥有绝对优势,所以才勉强维持住了与同盟的相持状态。

然而这种状况终于改变了,其触发点就是赖因哈特。赖因哈特一方面是皇帝宠妃的弟弟,帝国有数的大贵族罗严克拉姆公爵;另一方面又是宇宙舰队总司令,这意味着他同时具有了外戚大贵族与大官僚的双重属性。随着福利德里希四世的去世,皇帝一方的势力急剧衰退,这使得以立典亥姆候爵、布朗肖百克公爵等贵族势力的相对上升,进而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于是帝国丞相立典拉德公爵为了加强中央而采取了一系列削弱贵族的政策,而贵族们则立刻结为立普修塔特反帝联盟——这再度证明了上文中所说:一旦开展针对贵族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就“有可能会引发叛乱或宫廷革命”。

如果立普修塔特反帝联盟获得胜利,那么贵族们显然会立刻陷入内战,无疑使得帝国进一步分裂,换言之,帝国走到了集权或分裂的岔路口。在此状况下,某种程度上可看作皇权代表的帝国丞相立典拉德不得不与赖因哈特结盟,于是帝国内战可以说具有了官僚(具体的说是帝国军部)、集权派新贵族、皇权联合起来对抗分裂派贵族的意义。

战争的结果是贵族联军战败,3000名大贵族的领地、军队等被全部收归中央。随后,作为军队官僚代表的赖因哈特又肃整掉了文官代表人物的立典拉德,从此帝国再也不存在任何能阻碍赖因哈特军部的势力了。此时的帝国,可以说是一个军政府,莱因哈特可以集中帝国全部国力进行全面战,这也正是他可以把历代帝国皇帝都没想过的“一亿士兵,百万军舰”的总体战体制。

而相对而言,同盟此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战时体制。在帝国军于赖因哈特的率领下发动同盟本土进攻战是,竟出现了如此奇怪的状况:

“在现实的情况中被置于帝国军的威胁下,边境各星系的行星政府就可能对没有打算防卫领土和住民的同盟政府发出脱离同盟或中立化的宣言。一声悲鸣就会成为使群众心理爆发的导火线,最坏的情况,甚至可能造成从费沙回廊的出口到巴拉特星系附近的人口稀薄但面积广大的区域林立着名为中立实为帝国的附属国家群的情形。”

对比帝国在迎战同盟时可以干净利索如壁虎断尾一般舍弃边境地区的领土与居民,只能认为同盟在中央权力集中方面甚至远不如帝国。同样的状况在同盟经济、文化、政治上均普遍存在——毋宁说同盟根本就没进入战时体制。

在对帝国大远征失败前,同盟还可以凭借与帝国中央军相近的战力维持战局;而当大远征失败败后,同盟的军力已经下降到远不足帝国中央军的地步了,如果再考虑到帝国的贵族军队,则双方的军力差距更大。此时,同盟的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加以更换的地步了。

于是几乎与帝国内战同时,同盟也发生了以军部激进派为主导的政变,其目的正如救国军事委员会纲领第一条所说的那样,是“以打倒银河帝国为崇高目标,确立举国一致的体制”。其具体措施又包括:

“禁止一切违反国家利益的政治活动及言论;赋与军人司法、警察权;全国实施无限期的戒严令,另外,禁止所有的示威及罢工活动;恒星间的运输及通信系统全面国营化。所有的宇宙港皆由军部直接管理;所有具反战及不同思想的人都不得担任公职;中止最高评议会的职权;拒服义务兵役者将遭严厉惩罚;政治家及公务员凡有贪污和渎职行为的,一律予以重罚,情节重大者处以死刑;禁止一切有害的娱乐活动,关闭娱乐场所,重建善良健康的风俗;废止国家救济贫病的行动,防止社会的弱质化。”

从以上内容可看出,救国军事委员会政变在本质上是为了把同盟体制彻底转入以军部为主导战时体制,以便集中全国一切资源,与已经军国主义化赖因哈特体制下的帝国相抗衡。但遗憾的是,救国军事委员会失败了,同盟不但未像帝国那样成为一个军政府,文官的统辖权反而进一步扩大,军部则被大大的削弱了。

就这样,帝国成功确立了“举国一致的体制”,进而将原本就远在同盟之上的国力加以彻底发挥;而原本国力就十分弱小的同盟则在确立“举国一致的体制”道路上遭到挫折,其失败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列贝罗体制下的同盟最终崩溃后,继续与帝国作战的艾尔法西尔——依谢尔伦的所谓“解放区”,在本质上实际是两套体制:以罗姆斯基为领导,以艾尔法西尔为根据地的文官体制与以杨文理一党为核心,以依谢尔伦要塞为根据地的军政府。从各个方面而言,依谢尔伦要塞都可以说是一个独立政权,这里的体制恰好是“举国一致”,不存在反战派、不存在反对派……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领导就是杨文理本人。就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救国军事委员会的理念在形式上被镇压他们的杨文理继承并实现了。

杨文理死后,艾尔法西尔自治政府解散,继续与帝国对抗的是以依谢尔伦要塞为根据地的“八月新政府”。如果说前杨文理——罗姆斯基体制时代,“解放区”还有罗姆斯基的文官体系作为遮羞布,到了尤里安体制时代,则彻底的成为一个与民主绝缘的军政府了。众所周知,尤里安的上台决非通过民主选举,而是“如暴力团改选老大那样,是大佬们黑箱操作”的结果。而对此不满的人士则一律在巧妙的手腕下被轰出了解放区。

综上所述,杨文理一党显然在理念上不反对救国军事委员会的体制,他们所反对的,仅仅是不是自己主导的体制罢了。讽刺的是,恰好只有以这种“举国一致”体制才能与莱因哈特的帝国对抗,解放区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一连串反围剿的胜利也证明了这点。
前正新盟最高评议会代理主席,宇宙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正新盟执政党代理总书记

28

主题

1101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沙发
发表于 2005-11-19 16:0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四评:走向集权之路

下面是引用红茶魔术师于2005-11-17 18:09出版的四评:走向集权之路 :
帝国内战可以说具有了官僚(具体的说是帝国军部)、集权派新贵族、皇权联合起来对抗分裂派贵族的意义。 .......

從來沒想過這場內戰原來背后有著如此深遠的意義。

紅茶寫的四評...相當精辟。
不管春天来的多晚,你要相信她会来。

4

主题

27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QQ
板凳
发表于 2005-12-2 16: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四评:走向集权之路

专制总是自由的伙伴!如同美女身边的俊男,不即不离,割舍不下~~
惟有专制才是民主的教师!

美女,快来Q我!!—3418477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不落的黄金狮子旗 ( 苏ICP备0502656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GMT+8, 2024-4-29 14:04 , Processed in 0.386281 second(s), 3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