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原创]再看巴米利恩 ---- 从“偶然性”看“必然性”[复制链接]
 6486     14
发表于 2004-9-5 14: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有必然性的事情做假设是缺乏说服力的----比如,假设杨威力拒绝接受政府的停火命令,杀死莱因哈特后拥兵自重成为军阀。但对于纯属偶然性的状况的假设对讨论战略形势及得失而言还是有意义的----比如,假设“帝国双璧”晚了一步,同盟政府的停火令下达时莱因哈特已经葬身炮火之下。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形,巴米利恩战术上的成败是否能对帝国与同盟间的战略形势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的答案是,不会。

除非是战略本身存在致命性的弱点,否则只靠累积战术的胜利来从根本上撼动战略形势是不可能的,在银英中,这基本上是双方最优秀的用兵家们的共识。

这一规律在银英中最突出的体现之一,就是即使莱因哈特在巴米利恩会战中死于杨舰队的炮火下,帝国军也不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其最后的胜利仍然无可逆转。

因为,军队本来就是彻底的阶级社会,最高统帅不在时,次一级的统帅接掌指挥权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假如有权力接掌指挥权的超过一人,往往会产生混乱,但帝国三长官中奥贝斯坦也在伯伦希尔上,而他这一次应该是不会“逃生”的----他应该很清楚,一个抛下主君独自偷生而又不掌握有军队实际控制权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前途的,所以只有把赌注继续压在莱因哈特身上才有胜算。那么,剩下的就是“帝国双璧”了。其他提督,无论地位,才能,声望都与他们有明显差距,而“双璧”又实为一体,在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都已死去的情形下,这两个人的同心同德产生所号召力在帝国军中将是无人可以抗拒的。何况莱因哈特麾下主要提督中除罗严塔尔外也没有第二个有野心的人。

更“妙”的是,制服海尼森政府,代表帝国军接受其投降的也是“帝国双璧”,也就是说,不存在其他人利用莱因哈特战死的机会坐拥新领土自重的可能。加之莱因哈特当时并不是皇帝,只是宰相,所以他的后继者无须具有血缘关系,由有实力又有人望的人来担任,是无可争议的。在当时,不论米达麦亚还是罗严塔尔来继任都系水到渠成。而且,两人间的正副也只是形式问题,实际上帝国双璧将共同成为莱因哈特身后全军的核心。有这样一个核心,有这样一群能干而没有野心的提督们,帝国军因莱因哈特的死而受到的打击和引起的混乱都会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不过,以上分析必须以罗严塔尔对莱因哈特的死不负有任何责任为前提。换句话说,假如罗严塔尔本人未能善尽辅佐主君的职责,甚至有妨害他人善尽职责的嫌疑,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罗严塔尔自己显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尤其是在看到希尔德和拜耶尔蓝的反应之后。


“诸神的黄昏”中,杨的应对计划本来是通过以杀死莱因哈特迫使帝国军撤军,而莱因哈特本人不仅承认这一设想的可行性,还故意在近乎完美的战略中留下了这么一个不完美的,可能给人以从战术层面颠覆战略的可趁之机会的部份。但是,双方最初的认知中都并没有把巴米利恩那种情形设想进去。

假如当时帝国军的兵力都集中在战场前沿,一但莱因哈特急于与杨进行战术决战而身亡,将对军心产生致命影响而导致战场上无可估量的混乱,这样帝国军确实非退不可。

然而,在事到临头的时候,莱因哈特的做法却是把绝大多数兵力都远远调离主战场,这就给部队留下了充分的缓冲余地----两个人如果是在比武过程中,其中一人突闻恶耗,可能因为心神大乱而被打倒或连连后退。但是,假如他是在场外听到的恶耗,则恶耗反而可能“化悲愤为力量”,以致造成超常的发挥。凭“帝国双璧”和帝国军其他主要提督的素质,在眼前没有强大敌人干扰的情形下迅速调整好军心,引导出“哀兵必胜”的士气应该不是困难的事。

所以在“巴米利恩”这种状况下,即便杀死莱因哈特,即便没有希尔德,也无人能阻止帝国军在“双璧”指挥下以复仇的气势向同盟本土发动彻底的攻击,逼迫同盟政府归降,再由同盟政府下令杨舰队投降。虽然绕了个圈子,但结果是一样的。莱因哈特战略中唯一不完美的部份就是执著于和杨的战术对决而不肯在以部份兵力牵制杨舰队的同时把矛头直接指向海尼森。一但有人修补了这个部份,那么从战术层面向战略挑衅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了----无论这个“修补”是在莱因哈特生前还是死后,结果都不会改变,只要是在帝国军全线大溃之前就行。而在莱因哈特把主力调开的时候,“全线大溃”就已经确然不会发生了。

当杨威利得知帝国军向海尼森本土发动攻击时,他恐怕已经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从战术层面颠覆莱因哈特的战略的唯一机会已经失去了。熟知兵法的杨当然不会不知道“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的道理,如果违抗政府的命令是为了保护民主体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拥兵自重的话,拒绝一个命令对杨而言也不是做不到的。问题是,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杀死莱因哈特也已无法挽回败局,凭借军人的实力去违抗至少在名义上代表民众意志的政府的命令,充其量也只能成全自己一个人,一只舰队的“奇勋”而已,这就不符合杨的价值观了。---- 如果同盟政府的投降已经无可避免的,由莱因哈特作为帝国元首的话,以他的器量而言可能会对同盟民众及“战犯”采取更为宽大的处置(如果莱因哈特被杀死,就算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想“宽大”也不能不照顾帝国的军心民意吧!),在尽量减少战败对同盟旧众带来的损失的同时也有利于保留下民主的火种(至少帝国双璧和众提督不必迫于军心民意的压力展开“大割草”行动),而帝国人民也不用失去一位百年不遇的英明主君了。那么,又何必为了个人的英名,为了一场没有战略意义的战术胜利,而给民主政治留下不好的表率呢?这种认知恐怕也是杨下令停止攻击伯伦希尔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20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沙发
发表于 2004-9-13 1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原创]再看巴米利恩 ---- 从“偶然性”看“必然性”

关于1 我认为楼上太过高估所谓的“残余势力”了,如果说“残余势力”在莱死后可以掀起风波,那么莱因哈特出征时也可以,但事实证明,尽管莱因哈特长年征战在外,内政方面却一直非常稳定。我想不会有人愚蠢到以为莱因哈特死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必担心有人找自己“秋后算帐”了吧?

所谓“挟天子而令诸侯”,也得是有财有势的人才做得到,没听说过无权无势者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当时帝国旧势力的“贵族”,已经被剥夺了财产和政治地位,且有全体平民的监视,连生计都成问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别忘了,莱因哈特出兵的大背景,正是旧贵族势力已经被彻底扫荡,而几乎所有的平民都自愿充当旧贵族监视者的角色的情形。就算莱因哈特死了,民众也不会去帮助落魄贵族复辟的,他们打谁的名义也没有用----这和流亡政府打着正统皇帝的名义丝毫不能减少民众的唾弃是一个道理。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当时后方的‘枪杆子”是握在莱因哈特的忠实部下手中(如克斯拉,梅克林格)的,而他们都又是没有野心的,相当正统的军人,也就是说,以服从上级命令为天职。如果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都死了,身为一级上将的双璧自然就是他们的上司。而在没有更新命令之前,无论莱因哈特生死,他们都会忠于莱因哈特所交付的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所谓双璧必须在平定海尼森后立即回帝国稳定政权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2”的前提根本不成立。另外,说特留尼西特“投降什么好处也没有”是很奇怪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双璧要他的命轻而易举,只要投一枚飞弹就够了,想生擒他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个自私到极点的政客,会冒这样的险吗?如果不投降,随时可能会丢掉性命,或者成为战犯,如果投降呢,不仅可以依据和约保住性命,逃脱处置,今后还可以在帝国政府耀武扬威(至少特留自己是认为自己那套在帝国一样吃得开的),他又怎么会做投降以外的其他考虑呢?对特留尼西特,以及绝大多数同盟的主要政客们,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希望保主政权,而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而就这一点而言,与莱因哈特死或者没死根本没有关系。

20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板凳
发表于 2004-9-14 15: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原创]再看巴米利恩 ---- 从“偶然性”看“必然性”

1 关于地球教:楼上好像弄错了地球教的性质。地球教从来就不是一个以制造混乱为目的的群体,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拿到宇宙的控制权,以便恢复地球的中心地位。正因为他们的人力物力有限,所以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围绕这个战略而精心策划的,绝不是毫无目的到处乱鼎的苍蝇。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球教在前半部作品中一直没有积极动作的原因----因为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帝国和同盟间无限的纷争中去,他们耗不起。让帝国与同盟回到莱因哈特上台前的那种混战局面,可以说对地球教的目标一点好处都没有,只有让帝国先统一宇宙,再从帝国那里窃取统治权的方式他们才有机可乘。

2 关于”名义“,我想我得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谁手中有兵,谁说了算。莱因哈特当初为什么选择从军作为踏上统治之路的起点啊?不就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道理吗?要不他当初为什么不去政治系,经济系,去当个文官呐?他不就是一个从来没参与过政务的带兵官嘛,凭什么一下子可以当上宰相?不就是因为他有兵权嘛!只要他一句话,内阁人员就得自动引退,只要他一句话,帝国就得打破“三长官”不得兼任的传统,只要他一句话,皇帝就得下旨按照他的意见作出人事任命,只要他一句话,就可以废掉流亡在外的正式皇帝,另立新君,还是只要他一句话,皇帝就得乖乖退位把皇位让给他。归根到底,不就是因为他握有军队吗?在帝国这种典型的军国体制下,军队将领对于政治的决定性发言权也不会因为莱因哈特的死而有丝毫动摇。前面谈到“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掌握军队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3  “但这种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没有政治人员在场行吗”,呵呵,历来停战协议达成的时候,大都是由前线将领签字的吧?而且什么叫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呀?帝国什么时候承认过自由行星同盟有对等的政府资格了?自由行星同盟政府的投降,不过是叛军的伪政权对政府军代表的投降,“反正”而已。何况就算在原著现有情节中,也是向“双璧”投降,而不是向什么政府代表投降的。

20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地板
发表于 2004-9-18 1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原创]再看巴米利恩 ---- 从“偶然性”看“必然性”

1 关于暗杀杨威利:原著明确指出,地球教暗杀杨威利的目的有二:第一,防止杨威利一旦与莱因哈特结为盟友,地球教就再无间隙可趁了,而杨威利则可能转为莱因哈特对付地球教的得力助手。第二,由于地球教总部被灭,大主教需要维系其在教徒中的权威,使教徒看到其力量,而杀杨威利比杀莱因哈特容易成功得多。请注意,地球教的目的,是由莱因哈特统一宇宙,再除去莱因哈特以篡夺霸权,并不是帮助莱因哈特巩固帝国政权,也就是说,地球教夺权的机会,是在一个统一的宇宙内制造混乱,而不是阻止统一,或者帮助帝国稳定政权。后一个点决定他们要杀掉想和莱因哈特握手言欢的杨威利,前一点决定他们不可能阻止帝国军颠覆同盟政权。

2 政务自有相应部门负责,莱因哈特长期征战在外,政事不都照常运作么?克斯拉和梅克林格的任务是防止有人借机“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需要去干预什么政务。只要有他们两个在,后方就不可能发生什么兵变政变或者混乱,就不会拖前线的后腿。至于”值得尽忠的君主”云云你不觉得谈得太远了么?当时莱因哈特本人也不过是宰相而已,继任者只需要有另众提督信赖的能力和作风就够了。而且帝国军的提督们并不是空谈主义者,莱因哈特之死一旦成为事实,必然要有人继承他的地位,而且大家肯定会公认,这个人物应该出自罗严克拉姆阵营,既然他们自己并没有野心,推荐是罗严克拉姆阵营中最具人望和才干的人选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也许这个新人选做起事来不可能象莱因哈特那样说一不二,掣肘因素可能会稍微多一些,不过莱因哈特这样的领袖人物本来就是百年不见的,却并不是没了这样的人政权就运作不了了。除了空谈主义者以外,任何成熟的人都该懂得在现有条件下选择最佳方案的道理。而且,原著中曾经一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强调罗严塔尔完全具有成为一名主君的才能和器量,所以不知断定罗严塔尔不能成为别人眼中值得尽忠的主君的结论从何而来。

3 我觉得你的逻辑有点奇怪,一般来说,一号人物还在的时候,他的部下不经请示就代表部队或政府出面,可能有越疱代俎之嫌,而这个人物死了,地位仅次于他的人接替他的职权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原著中,帝国双璧正是在莱因哈特还活着的时候未经请示就接受了海尼森方面的投降,这尚且不足以引起反感,何以莱因哈特倘若死了,“双璧”在已经不可能请示他的情况下代表帝国军出面反而会引起反感?莱因哈特又不是皇帝,对提督们而言,他只是元帅而已,天下哪有认为“元帅刚死,大将就代替他行使权力”不合理的?我在主贴中已经强调过,只要是在正常的军队秩序下,最高将领死后,除非另有指名,否则地位仅次于他的将领接掌他的权力,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有说元帅刚死,别人就不能代替他指挥军队,全军就得等着大败仗的道理?

4  我不认为通牒中使用“同盟政府”的字样就表示承认对方的对等资格了,那大陆政府还开口闭口“台湾政府”呢。同盟政府投降的对象既然是“帝国”,恰恰证明不论莱因哈特或是米达麦亚受降,在性质上都没有区别。莱因哈特最后的确是承认同盟政府了, 不过请看清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才承认的:

“银河帝国皇帝,朕,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在此宣告。自由行星同盟已经丧失了悬挂这个名称的实质,这个国家已经灭亡。从今天开始,正式地统治人类社会政体的就只有银河帝国。同时我要在此宣布,在过去的历史中因不名誉的叛乱军之名称而被抹杀的自由行星同盟的存在……”

罗严塔尔毫不露痕迹地,嘲讽似地动了动嘴角。皇帝的宣告是何其辛辣啊!同盟在名实俱亡之后,才由帝国的最高权力者承认它的存在,那么过去的存在……那似乎只不过是装饰着行尸走肉的虚假花束而已。 "

原著如此,我也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对银河帝国和帝国军而言,他们只是一群不名誉的叛军,不管使用什么来称呼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莱因哈特及银河帝国承认自由行星同盟政权作为与银河帝国对等的政治实体的存在是在这个国家彻底灭亡以后。

总之,“两害相权取起轻”,这是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会明白的道理,不要说成熟人了,甲欠乙十块钱,但是现在只能还五块,而乙没有这五块钱就会饿肚子,在这个时候是没完没了地跟甲讨债,还是先收了五块钱填饱肚子,“不得已而求其次’,这是小学生都想得通的道理,何况莱因哈特部下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材?我觉得不能把这些提督假定成光会找碴闹别扭而不考虑解决眼前实际问题的在野政客或者空谈主义者。

20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5#
发表于 2004-10-1 1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原创]再看巴米利恩 ---- 从“偶然性”看“必然性”

1 关于地球教暗杀杨的理由,阁下引用的正是我举出的第一点,而我举出的第二点在原著中同样有明确的原文。

2 古今中外历史上好像还没有一个朝代因为皇帝亲征内政就运作不了了。

3 罗严塔尔在莱因哈特麾下主要提督中的人缘并不差,这从他反叛和被剥夺元帅头衔之后一级上将们仍然用“罗严塔尔元帅”来称呼他就可以看出来。至于个人的生活弊习么,如果在民主选举中或许会造成大量选票的流失,不过专制体制对军政人物个人的私生活作风没那么多苛求,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明君,名将们,司生活可议之处甚多者数不胜数。罗严塔尔有足堪为主君的器量与才能是原著一再强调的,如果阁下硬要否定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4  关于“可以代理元帅不可能代理宰相”,我只想再重复一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解释在9月14日15:30 回复中中已经很详尽了,我不想一二再再二三重复相同的话了。

4 关于所谓“一部分将官和士兵们的情绪很有可能失控”,阁下总是喜欢说”可能失控”什么的,但却一直不能提出例证,即古今中外有哪一次的大战,其中一方在有多位杰出将领领兵,已经取得战略上的压倒性胜利,而且控制了对方的政治中枢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己方的军政要人的死亡而阵脚大乱失去控制的?我是只知道在相持局面或不利局面下可能因为个别因素的变化造成军心动摇,在整体已经取得决定选胜利的情况下因为局部失利或某一个人的死而军心大乱失去控制我还没听说过---- 没有比眼前的胜利更有效的安抚军心的工具了。

5  “我们打倒了帝国的独裁者,这次战争的胜利者是我们!”??? 阁下,您认为面对随时可能从天上掉到自己头顶上的飞弹,不管是特留尼西特还是普通平民会做这种遐想吗?如果您家附近的一家政府大楼刚被连底锨上天,您会不会认为产生这样的遐想呢?

6  “长期驻留在同盟境内是十分危险的,不如先撤回帝国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同盟政府去收拾,反正同盟境内的军事力量已经形同消失,想什么时候灭掉同盟只是举手之劳罢了。如果这样一来就会呈现没有外患的情况,接下来不管谁想掌权都要花上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同盟来说是难得的喘息机会。”

这个。。。。。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诸神的黄昏”之后,帝国军本来就是照您说的这么做的,所以我看不出莱因哈特死或者没有死有什么区别。至于“这对于同盟来说是难得的喘息机会”云云,您认为经济濒临崩溃,军事力量损失殆尽的同盟要怎么喘息呢?而且,您认为帝国就算撤兵,会让同盟喘息吗?帝国不需要靠武力,用经济手腕就可以卡住同盟的命脉了----别忘了,同盟经济命脉是操控在费沙手中,而费沙现在在帝国的掌握中。并且,事实证明,当帝国从同盟撤军后,同盟政客想的不是如何安定社会恢复国力,而是如何不得罪帝国以自保,在这种情况下又谈何“喘息”?
此pose~被feifei在2004年10月1日13:0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不落的黄金狮子旗 ( 苏ICP备0502656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GMT+8, 2024-5-14 18:44 , Processed in 0.331853 second(s), 41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