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的决断!北宋群英传(连载·续)[复制链接]
 2741     0
发表于 2004-2-12 14:27:2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将的热血,正在燃烧中!

         第二章  秦翰~将“完美”二字实体化的英雄

秦翰,字仲文,出身是在河北的正定,和三国时代有名的武将赵云算是老乡。他在十三岁的时候进入宫中成为宦官,因其英俊倜傥的相貌与温良谦谨的性格而受到他人的喜爱,不过一旦上了战场就会像换了一个人那样的勇猛无比,在倭国作家田中芳树的笔下,他被描写为一个如同北齐的兰陵王那样的人物。

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率领数万大军对契丹发动了讨伐战,此时秦翰在军中担任都监,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获得了“善战”的美名。秦翰此时的具体表现如何不得而知,但通过宋太宗“这个人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评价,想必表现十分出色才是。既然因为能力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那么前途也就有了保障。秦翰的职务被一再的提升,到了雍熙年间,他已经成为了镇、定、高阳关三路的排阵都监了。

在淳化年,在北宋西北边防史上具有一席之地的事情发生了:赵保忠发动了叛乱。赵保忠这个人其实也是个党项人,原本姓李,“赵”乃是北宋的赐姓~说起来连他的本姓“李”也是唐朝时期中央政府的赐姓。为了对付李继迁,北宋采用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将赵保忠封为了定难军节度使。不过这次赵光义失了算,赵保忠成为定难军节度使后很快的就投到了李继迁和其背后的辽国一边。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赵保忠和李继迁的密谋不知怎么着被泄露了出去。对于北宋政府来说,这实在是非常丢面子的一件事情,于是李继隆和秦翰奉命率领部队前往讨伐。总的来说,李继隆的兵力比赵保忠要大的多,因此这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要把赵保忠这个令皇帝为之蒙羞的人逮捕起来,而如果赵保忠在部队开到前就决定逃跑的话,事情就会变的很麻烦。于是当李继隆的部队抵达延州的时候,秦翰自告奋勇的前往赵保忠所在的夏州行缓兵计。

说起来秦翰也曾经对赵光义提出过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刺杀李继迁的提案。“作为一个宦官,如果可以通过这次为国家消灭这个心腹大患,那么我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赵光义对此虽然很受感动,但到底还是没有批准这个计划,未来历史的发展也因此没有在这里发生任何的改变。

下面还是回到赵保忠这里。秦翰孤身前往夏州无论怎么想这都是一次大胆的行动,一旦被赵保忠识破,即使秦翰是赵云再世也难逃一死了。但秦翰以杨子荣一般的大智大勇成功的稳住了赵保忠,当李继隆的大部队开到时,秦翰又劝说赵保忠出城迎接。秦翰究竟是如何说服赵保忠的不得而知,反正最后赵保忠是和秦翰肩并肩的出了城,当然了,他随后就束手就擒了。

就这样,秦翰没费一兵一卒,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平定了赵保忠的叛乱,具有强烈的的戏剧性效果,应该可以写成有趣的小说,不过似乎现在还没发现有这方面作品的样子。秦翰因为这次创造的奇迹而被提升为崇仪副使,在至道初年,他晋升为灵、环、庆州、清远军四路都监,也就是说负责协同几乎是北宋整个西北战区的防务。

宋真宗~也就是赵恒即位后,秦翰的头衔又增加了洛苑使。咸平三年,有名的王均之乱爆发了。王均这个人本来是担任都虞候的职务~不过既然能被叛乱军推选为首领,应该也是具备了相当的能力才对~现在则自立为蜀国的皇帝,成立四川地区的统治者。这里顺便提一句,四川地区一直是令北宋政府为之头痛的叛乱多发生地,另一个宦官武将王继恩也是通过在四川的战斗而成名的。

北宋派去讨伐的部队一开始是由雷有终率领,讨伐军在益州城下陷入了苦战,而王均则在城内大摆庆功宴,宴会中音乐伴奏的声音就是在城外的讨伐军大营中也听得一清二楚。和城内守军形成鲜明对照的,当时正好是多雨的夏季,疾病在讨伐军的兵营中到处流行,部队的士气消耗的比粮食还要快。

为了扭转战局,赵恒任命秦翰为两路捉贼招安使(也有记载说是川峡招安巡检使的~我想两者应该是对同一个职务的两种叫法),前往前线进行协调工作。秦翰到达战场后就像阿拉曼的蒙格玛利那样的改变了战略部署,首先在城北的鱼桥堆砌了土山,而后居高临下的攻克了城外的要塞羊马城。

经过一连串胜利的战斗,在扫清了外围后,秦翰利用敌棚~就是类似楼车那样的攻城设施~开始了对益州的攻坚战,而王均则也相应的城内建造了相同的设施进行对攻。大量木制的高楼隔着城墙用弓箭与石块互相攻击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实在是很难想象的出,不过守方的王均颇为乐观的将其成为“喜相逢楼”。

到了9月份,王均再也笑不出来了,他所设立的敌楼被秦翰成功的加以烧毁,至此守军的士气终于崩溃了。秦翰下令展开总攻击,亲自上阵指挥作战,在被流矢击中后仍不肯离开前线。根据后世史书的记载,王均此时使用涂有“中者必死”毒药的弓箭加以还击,而秦翰能在这次战斗中活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

谈不上优美但绝对激烈的战斗进行着。涂有致命毒药的弓箭如豪雨一般的向宋军士兵的头上落下,攻击一方的士兵则向城内投掷火炬以烧毁守军的防御工事。复数的长矛和长戟在隧道的出口附近彼此互相的攻击着。在这场意志与力量的较量中笑到最后的是秦翰,益州到底是被攻克了,赵恒亲自写了慰问信加以表彰手札劳问。不久,广都也被秦翰收复,战果是“斩首千余级,获马数千匹”。至此,王均的主力已经被消灭,不久王均就在富顺监被杨怀忠逮捕,随后被砍了头。秦翰五战五捷,成功的结束了王均之乱。

事情的发展从此变的很复杂化:王均的首级被讨伐军的另一员大将石普从杨怀忠那里抢了过去,各个将领之间的本不协调的关系变得更紧张起来,甚至说有爆发冲突的可能也不为过。性情温良谦谨,素来有“诚信”之称的秦翰皱着眉头开始了调解的工作。将领们虽然彼此之间“刚狠不和”,但对“温良谦谨,接人以诚信”的秦翰却都很给面子。于是在雷有终、上官正、石普,这些个性棱角分明的将领之间,秦翰起到了类似润滑剂那样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秦翰的存在,讨伐军的军官团才能勉强成为一个整体。

当然了,仅仅单纯是个好好先生也是没用的,秦翰同时也是个相当有能力,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的人,他在战斗前后受过四十九处创伤~倭国的田中芳树错误的理解为“参加过四十九次战斗”,是北宋时期将帅们公认的勇将。

总之,事态算是被平息了下去,没有演变成流血事件。在咸平四年,也就是西元1101年,宋辽在河朔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秦翰以镇、定、高阳关排阵都监~也就是前线司令副手~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作战,《杨家将演义》中的第一男主角杨延昭在本次作战中担任先锋的职务。

这场会战中宋军的阵形是首先以杨延昭的骑兵部队为先锋,秦翰和本次作战的指挥官李继宣率领主力部队为第二、三阵随后跟进。意图是在辽军因与第一阵战斗而阵形混乱的时候投入第二阵,而后再投入第三阵加以攻击,可以说是很宏大而华丽的战略。但在具体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由于杨延昭的指挥失误而导致了前锋的第一阵遭受了意料之外的巨大损失。

就在杨延昭的骑兵队和辽军陷入苦战之时,完成了部队整编的秦翰适时的率领主力军第二阵投入了战斗,李继宣的第三阵也随后赶到。后世历史书上对此的记载是“合势大战”,宋军的指挥官李继宣在战斗中一连换了三匹战马,战斗的激烈状况可想而知。

总之,宋军分次投入部队,利用预备队在物理心理上的双重优势压垮敌军的策略获得了成功,辽军在宋军的追击战中损失惨重,大量被辽国掠取的边民也托这次胜利的福而被拯救了出来。借用后世史书的评价,是一次“大克捷”的辉煌胜利。如果没有秦翰,那么“为敌所乘”的杨延昭大概会像他父亲杨业那样的阵亡,而《杨家将演义》的篇幅也要缩短不少吧。

在此次作战中活跃的秦翰事后得到了皇帝的褒奖,在回京后被晋升为内园使,同时还兼任恩州刺史。秦翰很快就在咸平五年又被派往北方前线担任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后来又被改为后阵钤辖,也就是类似预备队司令那样的职务。在威虏军要塞的西门外,秦翰和辽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最后以宋军的胜利而告终,辽军方面有超过两万人阵亡,包括统军铁林大将在内的十五名高级军官做了俘虏。

这次战役结束后,秦翰被任命为宁、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不但统领该地区的军队,更主要的工作是与辽国争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控制权,说起来大致和汉朝时期与匈奴争夺西域的斗争差不多。秦翰把各个部落的酋长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宣读皇帝的诏书,劝说他们站在北宋一边反对辽国。

“我们宋朝的皇帝乃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只要加入我们,金钱、布匹、盐铁……想要多少就可以得到多少!”

经过这么一番宣传后,不知是被秦翰的个人魅力所感召还是被北宋允诺提供的经援所打动,有不少酋长率领了其部族投靠了宋朝。后世史书上的记录是“三千余帐”,也就是说有数以十计的部落投了过来。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部族都决定对北宋宣誓效忠,名为康奴和章埋的两个部族便拒绝服从北宋的命令。如果产生了连锁反应,整个边境的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都有反正的可能。于是秦翰率领部队深入敌境,一举摧毁了这两只拒绝服从命令的部族,消灭了隐患,可以说是立下了如班超那样的功绩。

景德初年,也就是西元1004年左右,辽国对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赵恒计划前往北方视察以振奋士气。秦翰则被先期派往澶、魏州进行准备工作,相当于皇帝全权代理,可以说是实际上的前线最高司令官。秦翰抵达澶州后立刻开始加强城市的防御设施,尤其是对环城的护城河加以疏浚。由于秦翰的努力,也由于德清军要塞守备队的奋战,终于在敌人赶到前完成了澶州的要塞整备工作。

就在宋真宗进入澶州城不久,辽国的大部队也杀到了城下。后世的历史书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异口同声的使用了“契丹兵暴至”这样的字眼,由此也可以想象辽国的骑兵队如同疾风般的出现在地平线上,在下一个瞬间便兵临城下的情景。这样一来宋真宗相当于是被困在了澶州,一旦澶州失守其危害决不亚于后世的土木堡,北宋王朝灭亡的日期也可能会因此而大大提前。

但此时北宋军队的士气正因为皇帝陛下的到来而高涨~据说他们高呼“万岁”的声音之洪亮令契丹骑兵不禁胆寒;而因为秦翰先期的工作,澶州也远比土木堡坚固的多。激烈的攻防战持续了七十多天,在这段时间中,秦翰始终不脱甲胄~倭国的田中芳树错误的写成了“七十多次不着铠甲的和敌人战斗”~的战斗在一线,千年后被誉为西方军神的拿破伦在远征俄罗斯时也仅仅是连续十五天不脱靴子而已。

秦翰到底不同于王振,澶州也不是土木堡,觉得没有取胜希望的辽军主动撤退,战斗以类似于谦之北京保卫战那样的喜剧结尾而告终。御驾亲征的宋真宗自信满满的凯旋回朝,一个月后,奉命在澶州断后的秦翰也奉命回到了首都,并被晋升为宫苑使。

秦翰在首都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他很快又奉命担任泾、原、仪、渭的钤辖,相当于负责整个西北战区的协调工作,应该还是对付辽国和李继迁。根据史料记载,他在任期曾多次和李继迁的党项军发生过小规模的战斗,也参与过对灵州的救援,不过最了不起的还是在当地修筑防御工事的事迹。

当秦翰刚到任的时候,该地区的防御设施几乎是一点也没有,而秦翰在研究了当地的地形后,开始大规模的修筑防御工事。后世史书的记载是“凿巨堑”,我想应该是反骑兵战壕,而且还会附带有垒墙、栅栏、小型兵站等设施。从史料中“计工三十万,役卒数年而成”的记载来看,这是一个远比普鲁塔克、阿皮安笔下的克拉苏之布鲁丁地峡长垒更为庞大的工程。

秦翰这个人之所以厉害在于他并没有给当地的居民增加额外的负担,完全是出动军队完成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对于士兵而言,秦翰则是一个不但能与之同甘共苦,而且十分慷慨大度的长官,每次获得的奖励也会完全的分给部下们,因此得到了士兵们深厚的信赖与拥戴,甚至愿意为这个人而死,这大概也是秦翰能够只靠士兵而完成该工程的重要原因吧。即使不考虑在敌人眼皮底下修工事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困难,仅仅是就“不烦于民”这点来看,秦翰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由此,他也获得了西北地区汉人和异民族由衷的爱戴。后来大中祥符初期~也就是西元1009年左右,夏州边境地区的异民族发生了暴动,秦翰奉命前往解决该事端。“听说那个有名的秦翰就要来了!”一听到来人是秦翰,暴动的人立刻冷静了下来,以至当秦翰抵达当地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暴动了,由此可见秦翰在西北的影响力了。

总之,秦翰成了北宋在西北不可缺少的人物,以致在真宗前往泰山封禅的时候都不能携同秦翰一起前往。但这并不影响德高望重而劳苦功高的秦翰地位的提升丝ⅰて舶时孪牡丝账疾陈《氐肯こ堇优蟠牡す坛 厍埠庹龈巳砸骼谠谟⒉幻杏钡
氐牡泳

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1016年,秦翰奉命主持首都宫殿的修缮工作~看来全才
的秦翰在建筑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在这年的六月的一天,在内廷工作中的秦翰忽然“暴卒”,享年六十四岁。

拥有“尽忠国家,不害人,亦不妄誉人”良好风评的秦翰去世的那天,北宋皇帝宋真宗本人为之痛哭不已;消息传到军中,士兵们也纷纷为这个“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的长官而哭泣。能够令上至皇帝下至士兵都为其流涕,这样的武将在历史上实在是很不多见,由此可见其声望。

在可用“完美”二字来的秦翰去世后的第二年,宋真宗追赠其彰国军节度,命令当时有名的文人杨亿为之撰写碑文。杨亿在完成了这项工作后坚决拒收任何报酬,一时被传为美谈。

北宋群英们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前正新盟最高评议会代理主席,宇宙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正新盟执政党代理总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不落的黄金狮子旗 ( 苏ICP备0502656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GMT+8, 2024-4-26 07:24 , Processed in 0.622100 second(s), 3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