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主题

169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顺应贴图潮流……]《风中玫瑰》(凡尔赛评论)[复制链接]
 3662     1
发表于 2003-5-10 21:12:51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755年,14岁的奥地利女王的么女玛丽·安东妮德嫁入法国,成为法国王太子,未来国王路易十六的太子妃,故事由此展开。由于玛丽拒绝与出身低贱的路易十五的情妇交谈,憎恶和仇视升级到奥地利和法国的外交危机甚至战争威胁的程度。而还未成年的玛丽在这个事情上却异常执拗,从感情上始终无法忍受平等交谈的屈辱,第一次在强压下勉强同意,到了最后一刻仍然拒绝了交谈,之后终于屈服了,但之后直到路易十五架崩,那位情妇失势为止,玛丽再没有和对方说过第二句话。在故事中,这个事件第一次将奥斯卡和玛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作为禁卫队的队长,太子妃的保卫者,奥斯卡的母亲遭到了那情妇陷害,奥斯卡亮出了佩剑,气魄不凡的震慑了对方,这就是凡尔赛玫瑰们的序幕。

这样一部充满幸福憧憬和昂扬自信的序幕,对于一部沉重又狰狞的大时代悲剧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作家们要证明,一个信念,或者理想,是成立的,是可以实现和长久认同的,那么这个美好的情境会作为故事的终极追求,在故事的终章苦尽甘来,让人们再三回味,只有作家怀疑,甚至痛心于梦想的荒诞和不真实,才会在故事的序幕里面就将这个幻象展示开来,在那绚烂的光彩慢慢的黯淡和毁灭中赚取一声嗟叹。对于还没有成年的几个孩子而言,他们最最珍视的梦想,便是守住人生最美好的事物,对于玛丽,那是和美丽风姿和高贵气质相配的高尚而又充实的人生,对于奥斯卡,则是军人的坚强和美德,以及值得付出单纯忠诚和信赖的价值观。请不要责怪我们,永远会选择孩子来承担这种重责吧,成年人也许心底还守护着纯真的净土,但行为和观念上却已经分化出用来缓冲的自我,对于可怕的世俗视而不见,也许一个人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将珍视的信念燃起火种举在风中,只有孩子才会无所畏惧的直面最后的审判,最最终极的幻灭。

当然,在政治论者的眼里,那个美丽的王妃,曾经以高贵仪态和良善心灵征服法国人民的女性也许更应该对即将到来的悲剧承担责任。如果她没有那么奢靡,而挥霍无度,那么软弱而依赖心怀邪念的朋友,那么胡涂而盲目,毁掉了自己的尊严,毁掉了人民对贵族的信任,也许,这一切都可以改变?于是,以一个同样的政治论者的思维,我们也可以作出许多的反驳,法国的国力衰退,人民生活日益艰辛,是长久以来的一个难以扭转的事实,她的那位矮胖而懦弱的丈夫又竭力的逃避身为国王应该承担的责任,此外,国会与法院,还有无数的贵族对于权力野心勃勃,短视而又贪婪,而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整个社会就像感染了热病一样的开始幻想只要作出一件空前绝后的壮举,那么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奇迹会发生,一切就会变得好起来,而最终他们选择了革命,这一切的一切,要求一位没有政治经历,没有权力欲望的女性来阻挡和改变,实在是天方夜谈。等等,等等。

不过,也许这一切都无所谓。黑暗残酷的世代一直在持续,反抗和毁灭的步伐必然会到来,这不是一个政治学和历史学上面的课题,而是一个终极的价值观抉择。难道世界不是丑恶的么?难道正义不是虚无的么?孩子们注定要长大,纯良和美好注定要玷污,真诚的心换成了虚伪的笑,怜悯的襟怀一去不返,只有冷酷的心胸才能让人们直面真实的世界而不至于发疯。穷人辛劳的工作却食不果腹,不愿意出卖灵魂的趋炎附势的少年永远没有机会实现梦想,美德和信仰在嘲笑中支离破碎,金钱和贪婪的灵魂主宰着尘世的一切,任何想要保有内心深处一丝一毫的纯真的渴望都会成为弱点,被践踏和孤立,在嘲笑声中沉淀到最底层。谁说朗朗乾坤之下没有恶魔?到处都充满了邪恶。世界并非没有秩序,我们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绝对的正义是存在的,绝对的善是存在的,我们越是信仰这一点,越是紧紧的抓住这唯一不能放弃的信念,就越能清楚的看到,地狱的火焰正在四处燃烧,尘世间一片黑暗。信仰光明必将拯救世界,就一定会信仰黑暗必将吞噬世界,这正是这个世界的终极命运。因此基督教强调的末日和审判,便是对正义和善的终极的皈依。撕开童年纯白的茧,直面奔涌而来的真实世界的恐怖与黑暗,为那根源性的罪恶奉献牺牲,守住正确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成长,这就是凡尔赛的孩子们不能逃避的考验。

所以会为玛丽皇后而感叹惋惜。凡尔赛的宫殿就如同牢笼一般,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她所有抵抗的力量。奥斯卡可以穿上男装,骑着骏马走在男人的行列里面,用力量和个人的意志来抉择前行的方向,但玛丽皇后却只能畏缩在王妃的御坐之上,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降临。对她一击,来自于“生命的虚无”。在十六岁那位端庄美丽的少女的心中,生命应当是生动美好,多姿多彩的,但是现实世界里面,生活却是平淡乏味的,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就像是漆黑的山洞里面看不到光一样,如果没有机会去寻找,去探索四处不同的路径,就永远也看不到出路的那点微光。但是她有有什么样的探索机会呢?朋友和生活的领域早已经确定了,她所能做的,不过是在那点险隘的生活里面竭尽全力的挣扎一下,渴望能够撼动那牢笼的一两根钢条而已。所以她会信任勃利夫人的友情,会在时装和赌桌上穷奢极侈,她的内心越苦闷空虚,她对于自己的国家和臣民的伤害也就越重。她越是感到绝望,就越是逃避现实,将自己藏在宫殿里面,竭尽全力的复现那茧撕裂前的美好的生活幻影。她的母亲忐忑不安的写信,指导她不应该做哪些事情,却唯独无法告诉她应该做什么,那么,这又能给她多少帮助呢?革命的风暴席卷了一切,王族的财富,权利,地位,甚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最后连亲人和自己的生命也无法保有,残余的,只有唯求一死的意志而已。她的一生虽然贵为法国皇后,但是却难有能够匹配这样的美丽与风姿的美好人生。

可是,她不是还有她的瑞典情人汉斯么,那也许是她生命中的唯一亮色吧。贵妇的情爱故事看得多了,伊丽莎白也不得不杀掉侍宠而骄的宠臣,但是汉斯和玛丽这一对的故事却显得分外的真挚感人。这里看不到背叛和情欲,却充满了对彼此的关怀和真诚的倾慕。汉斯为了逃避这场没有结果的恋爱,两次离开法国,却两次又回到了爱人的身边。他从革命者手中营救玛丽王后,在形势最凶险的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巴黎,与自己的爱人诀别。我们相信,也愿意这么猜想,玛丽也对他投以同样的情感和崇拜,那种最最崇高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痛苦,将命运中的点点滴滴放大。在最终的不幸到来之际,对于拥有爱和憧憬的人生和了无牵挂的人生,那一种更加残酷?难道三流的电影要渲染无辜的角色死亡的之前,不是总会着力介绍一下他的家庭,爱人,梦想然后在一个错愕中杀掉他么?何况她这一生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份无法公开的爱情,无法追求,无法告白,只能在悄无声息中默默煎熬的爱情,在诀别中哭泣着确认的爱情,这样的情感,给她带来的苦痛与欢乐,究竟哪个更多,实在是难以说清。

如果去读玛丽在最后的时日写给汉斯的信,一定能感受到她的恐惧与绝望,那种唯求最后一丝尊严面对死亡的战战兢兢,极力按奈的疯狂,我至今都没敢将茨维格的书看第二遍。一切戏剧法则,因果报应在这里都失去了效果,因为这是历史,真实发生着的,作者的怜悯,读者的同情和主角的意志都无法左右的历史。不,不能就这样屈服,怨气聚集起来,内心的声音挣扎着发出吼声,解开我的镣铐,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让我重新面对这重重的劫数,我定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我们得到了奥斯卡·法兰索·德·杰尔吉。因为父亲对于儿子的期待,以及响亮的啼哭声,而被作为男性抚养长大,穿着华丽的军装,守着自己特异而叛逆的人生的奥斯卡。偶尔改换一下异性装束,对于女性来说只是一种形象的调剂,但是对于奥斯卡来说,追求力量和正义而非情感和认同,去对抗非平等的世界而不是抚慰受到伤害的人们,这是她从内在发出的本性,男装并不是一种装束,而是她的真我。这是一个澄澈无私的灵魂,她的所为并非代表着女权主义这种浮浅的或者政治向的东西,而是一种抉择,摒弃自我,侍奉信仰的抉择。但这永远都不是轻松的抉择,任何抉择都意味着牺牲。奥斯卡唯一一次以女性的形象约束自己,出席舞会的时候曾经赢得了汉斯的注目,并且捕捉到了他无意从心底发出的倾慕,但她也由此明白了自己永远失去了普通的贵族少女都能够享有的幸福,能够去接纳爱人,长相厮守的机会。不可以屈服于内在的女性天性,因为那样就放弃了反抗的自由,背叛了发誓坚守的信仰,正如她向父亲询问的那样,如果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来抚养,是否就会沦为社交舞会上的宠儿,用漂亮的裙子和芬芳的香料装饰自己,在十五岁就步入婚姻殿堂的世俗女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对着自己的士兵说过“任何人都拥有一份,不为人奴役,不成为别人的附属皿品的心灵上的自由”的她,这时候纵然对着自己的人生百感交集,但仍然由衷的感激父亲,说着“我不会再后悔”的她已经彻悟了,别了,过去的日子!青春和爱情都将一去不返,唯有守住最初珍视的东西,在狂乱的世界里面坚持走下去,才不会迷茫悔恨,往昔的一切华彩才不会退色,那无数的伤害和牺牲才不会白白的浪费。

(最终,奥斯卡的情感归宿是童年的玩伴安德列,他们一起长大,一起面对挑战,承受牺牲,他们一起在无法抗拒的时代中挣扎,最终相继殉身。青梅竹马的好友是拥有彼此的,或许,奥斯卡的最终选择仍然是自己。)

童话的法则是什么?只要守住正道,世界便总有希望。穷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就不用担心三餐不继,只要守住高洁的内心,出身贫寒也能够保有尊严。做一个好国王,人民看到你就会高声欢呼,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便永远不必害怕,尘世的浑浊和丑恶会玷污你所珍视的美丽。所以才可以守护玛丽王妃和汉斯那一对情侣,可以帮助走投无路的贫穷女孩,可以在皇宫里向胆敢当街射杀小孩的公爵挑衅,发起决斗,可以在太子妃的巡游中骑着马穿着华丽的军服走在前列,发誓守护这一切的美好。但是历史是残酷的,她帮助过贫穷而善良的罗莎莉,想将她带进上流的生活,但是最终也只能看着她用冻伤的手来赚取食物,她尝试着和革命者沟通,但是不平等的生活已经摧毁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穷人的恻隐之心已经不再对贵族开放。奥斯卡离开了被称作洋娃娃的禁卫队,加入了满怀敌意的,平民和低阶贵族组成的卫兵队,竭尽全力赢得了部下平等的尊重,却又对他们的艰辛生活束手无策,痛苦万分,而她自幼侍奉的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妃,这时候已经坠入了万劫不复的命运深渊。看啊,革命之火正在骑士与公主的浮雕下噼啪作响,烈焰突破束缚之时,一切可以依靠的东西都会荡然无存,那纯良美丽的小女孩一定会在漫长的折磨和屈辱之后,彻底放弃求生的意志,挣扎着走上断头台,而骄傲正直的奥斯卡,她所信仰的秩序和价值,也必将在即将到来的狂乱岁月里面被历史车轮碾的粉碎,没有任何个人的努力和美德可以抵消那个时代的仇恨和偏执。

一七八九年,民众的生活日益窘迫,社会治安已经恶化,与此同时,法国王室已经完全破产,甚至都无法为玛丽夭亡的王子路易·乔瑟夫举办葬礼,在动荡不安的法国,三级会议召开了,被关在会场之外的三级代表在雨中,集结,彼此拥抱发誓,要为国民奋战到底,郁积着愤怒的游行示威的民众和肩负着镇压暴乱使命的卫队都在巴黎聚集,革命已经拉开了序幕,火与血的祭奠已经许给了新的时代,审判的时刻已经来临。奥斯卡拒绝了父母的请求,拒绝了婚姻和逃避,踏上了人生最后的归途。在这些日子里,她请求画家为她画了一幅画,画面中的她,穿着英武的盔甲,骑在跃动的马上,挥动着上古的长剑,目光中流动着飞扬的神采,她被画像惊呆了,逃进自己得房间里去,一个人感动哭泣,那正是在故事中最初登场的奥斯卡,那个坚守着信仰而无所畏惧,无所挂碍的自己。
……你们要有爱!!从你们的说话中,我完全看不出爱!!

30

主题

366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沙发
发表于 2003-5-19 16:4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顺应贴图潮流……]《风中玫瑰》(凡尔赛评论)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他们(奥斯卡和安德列)活下来,最终是不可能成为情侣的。
他们的关系始终会是主人与属下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不落的黄金狮子旗 ( 苏ICP备0502656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GMT+8, 2024-4-25 02:02 , Processed in 0.642337 second(s), 3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