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干道

也论“诸神的黄昏”

查阅导游手册

返 回

  《银英传》中最为壮大华丽的战略构想,恐怕要算莱因哈特的“诸神的黄昏”战役了。当然,在原著中,这个构想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总有一些像我们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同好们,试图为同盟“翻案”……

  笔者曾读过某位大人(对不起,忘记名字了)的作品,大致意思是:“如果杨代替比克古指挥第一、第十四、第十五舰队与莱因哈特交手,而梅尔卡兹、亚典波罗等在伊谢尔伦迎击罗严塔尔,那帝国军很有可能在两条战线上都进退两难,“诸神的黄昏”战役就算最后能成功,恐怕也不会如原著中描述的那么轻松。但笔者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下面就是笔者的分析:

  先说伊谢尔伦。没有杨在的伊谢尔伦,真的能挡住罗严塔尔的进攻?相信诸位读者还记得“雌伏篇”中那场惨烈的第八次伊谢尔伦攻防战吧,那一次只不过是坎普和缪拉带着一万八千艘舰艇,外加一个秃鹰之城要塞去进攻伊谢尔伦,梅尔卡兹、亚典波罗、卡介伦等人就已应付得有些手忙脚乱。要不是尤里安看破坎普的计谋,以及杨在千钧一发之际带着援军赶到,孰胜孰负还不一定呢。

  而罗严塔尔的第九次伊谢尔伦攻略战又如何呢?帝国军这边是三个舰队,四万艘舰艇,同盟军是一万四千艘舰艇(由于杨舰队在巴米利恩会战时是一万六千艘,再加上先前击败舒坦梅兹、达列肯普、瓦列舰队的损耗,以及除去后来与杨舰队合并的摩顿、卡尔先舰队的残部,一万四千艘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数字),外加伊谢尔伦要塞。应该说,同盟军的状况与第八次伊谢尔伦攻防战相比,并未有太大改善,而帝国军这边的实力却比上一次进攻时强,加之罗严塔尔的战斗指挥和随机应变能力比坎普高出许多,同盟军会应付得比上一次更加吃力。第八次伊谢尔伦攻防战时,伊谢尔伦尚可指望杨的援军,而这一次,杨自己也被莱因哈特在兰提马利欧星域拖住后腿,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么可能去救援伊谢尔伦?所以伊谢尔伦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杨临走时吩咐梅尔卡兹和卡介伦随时可以弃守要塞,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首先,罗严塔尔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领要塞,他可以令达列肯普留守要塞,自己率领其余两个舰队挟杀梅尔卡兹的后背,此时双方的力量之比是罗严塔尔的二万五千艘(两个舰队再除去先前的损失,应该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对梅尔卡兹的一万四千艘,梅尔卡兹占不到任何便宜,况且他还带着五百万平民。就算梅尔卡兹让平民先走,他也必然要分出一部分舰艇去护卫(毕竟这个时候帝国军已突破了费沙回廊,同盟领内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他的力量就更单薄了。

  一旦梅尔卡兹战败,在同盟领土内就再也无人能够阻挡罗严塔尔,他可以赶赴兰提马利欧,与莱因哈特前后夹击杨。不,更有效率的做法或许是直扑海尼森,迫使同盟政府签下城下之盟,使莱因哈特不必经历巴米利恩会战,就可以达到灭亡同盟的目的。当然了,这样一来,罗严塔尔就成为灭亡同盟的最大功臣,奥贝斯坦说不定会向莱因哈特进言,应该将罗严塔尔“清洗”掉云云,于是罗严塔尔的“反叛”也就提早来临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又有一大堆的好戏可看了……

  对不起,把话题扯远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费沙回廊方面。

  根据田中大师在“风云篇”中的记载,费沙方面帝国军的总兵力是十一万二千七百艘(不算补给、医疗等舰艇),同盟军只有三万二千九百艘,双方的力量对比近乎是四比一。而兰提马利欧星域并非狭窄的伊谢尔伦回廊,杨不可能采用让帝国军逐次投入兵力,而进行各个击破的战术,他只能另谋他途。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帝国军有同盟军四倍的兵力,只要采取正面进攻,同盟军必然瓦解。无论杨的战术手腕有多高明,此时他只要能维持“不败”,就已经是奇迹了。而且如笔者在前面所说,罗严塔尔随时都会威胁到杨的后背,如果这一点也成为事实的话,那无论是杨,还是田中大师,恐怕都想不出什么起死回生的妙计了。

  就算杨可以照搬亚姆立扎的战术——即“用局部集中火力的手法,分断帝国军的兵力,混乱其指挥系统,并一一予以攻击”(此乃田中大师原话),但兰提马利欧不同于亚姆立扎。亚姆立扎会战时,杨可以靠突破毕典菲尔特的防线来撤退,而且亚姆立扎星域就在伊谢尔伦回廊帝国一侧的出口处,杨进入回廊后,还可以用“雷神之锤”来阻止帝国军的追击。而兰提马利欧只是一片普通的星域,也没有任何硬体设施可供同盟军仰仗,就算杨可以在莱因哈特的攻击下全身而退,在四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下,杨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如果杨在一开始就不与莱因哈特交手,任由帝国军前进到干达尔星域,情况又将如何?如果真是这样,那同盟的状况就与原著中相去不远了。唯一不同的是,杨在进行游击战时,手中的兵力不是一个舰队,而是四个舰队,合计五万艘舰艇,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胜算吧。但是这样一来,巴米利恩会战可能就会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展开了。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为二点五比一的情况下,莱因哈特不会再以自己作饵来引诱杨现身,他大可以派舒坦梅兹或瓦列留守干达尔,自己则率领全军攻击丝毫没有防备的海尼森。此时杨不得不去阻止莱因哈特(游击战自然也打不下去了),而在兵力弱于对方、又没有任何地利优势可言的情况下,杨是否能打赢莱因哈特就很难说了。

  所以,田中大师在原著中的描写,与其说是杨最好的选择,倒不如说是唯一的选择。孙子兵法《谋攻》中云:“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大意是:敌我双方兵力相等时可以应战,比敌方兵力少时应退却,实力不如敌方时应隐蔽,以免受到攻击。由此,力量弱小的一方也有可能战胜力量强大的一方)杨正是这个法则的最佳实行者。他深知自己的兵力远不如莱因哈特,只有采取“避之”的手段游击作战,并且利用莱因哈特的自尊,迫使他在战术层面与自己进行一对一的较量,才有可能赢的最终的胜利。

  当然杨最终还是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同盟还是灭亡了。因为田中大师不能让莱因哈特被杨打倒,否则银河的历史就会翻开完全不同的一页了……